海源福星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时事政治 > 正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9-12-24 11:19 作者:海源福星 来源:www.haiyuanfuxing.com 点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首先,树立科学发展观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生产力,对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发展是必然选择,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发展观就毫无意义。发展首先是抓好经济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全面协调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与问题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其一。其二,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随着向工业文明迈进,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等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把控制人口、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相协调,我们才能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其次,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虽说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但目前的小康是不全面的、低水平的。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怎样让这些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过上小康生活?这是执政党面临的重大课题。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以及落后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基于此,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达此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不光是追求GDP的指标,还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按照这样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各项工作。

  第三,树立科学发展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十六大报告指出,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而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维护、实现、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去考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惟有紧密联系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从而奠定党执政兴国的雄厚群众基础,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课题。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通过发展经济解决贫困温饱问题。其后经过党和人民的同心合力,共同奋斗,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总体上达到小康。但不可否认,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如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三农”问题突出、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这些问题,有些是在发展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或加剧的,但客观上已影响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更不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要求。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发展目标?这些问题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才能解决。

  第五,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外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过了一条发展——污染——治理的老路子,给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教训是深刻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制定了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注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实践中也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靠高投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社会发展,社会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长治久安,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危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以发展的全面性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中心工作。

上一篇: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下一篇:树立科学发展观 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03)